津马穿城记:脚步丈量古今温度
当天津大礼堂前的发令枪响划破晨雾,2025 天津马拉松的跑者们踏上 42.195 公里的征程。这不仅是一场体能的角逐,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城市漫游 —— 脚步掠过柏油路面的每一声回响,都与天津六百年的历史脉搏同频共振。
yy易游,易游体育,米乐YY易游,yy易游M6起点的天津大礼堂早已在晨光中舒展身姿。这座始建于 1959 年的建筑,以恢宏的轮廓见证过无数城市重大时刻,如今跑者们从这里出发,恰如接过城市前行的接力棒。刚跑出百米,友谊路街角的 “友谊之花” 雕塑便映入眼帘。总高 8 米的不锈钢雕塑以市花月季为原型,花瓣在阳光下折射出流动的光芒,与不远处天津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形成巧妙呼应。草坪上新植的月季与市民手中的彩旗相映成趣,加油声穿过花丛,让现代都市的活力与温情扑面而来。
转入马场道,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。作为五大道中最长的道路,这里两侧 230 余幢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构成 “万国建筑博览馆”,红瓦绿树间藏着百年风云。跑过民园广场时,罗马风格的廊柱在地面投下斑驳阴影,谁能想到这座如今集休闲与文旅于一体的地标,曾是亚洲首屈一指的体育场。不远处的五大道公园内,钟楼的尖拱门窗延续着周边建筑的典雅韵味,跑者穿行其间,如同在历史与自然的画廊中奔跑,脚步声与钟楼的报时声形成奇妙的时空对话。泰安道旁的百年金融建筑静静伫立,利顺德大饭店赭红色的砖墙在晨光中泛着暖意,这座始建于 1863 年的老建筑,正以跨越三个世纪的目光注视着奔跑的身影。
5 公里处的大光明桥,正式开启了海河桥梁的巡礼之旅。金阜桥如银色飘带横跨河面,国泰桥以 “城门” 造型致敬传统,富民桥的斜拉索在风中轻颤如竖琴。跑至世纪钟广场,升级后的草坪如绿毯铺展,地面的刻度与空中的钟楼让时间变得 “立体”,与不远处天津站的百年钟楼遥相呼应 —— 这座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,见证过近代铁路的变迁,如今仍在默默记录着城市的速度。2025 年新建的海河中心公园更是惊喜,亲水平台边缘的步道让跑者与河水近在咫尺,水鸟掠过河面的身影,为这段赛道添了几分灵动。
24 公里处的意式风情区堪称时空穿越的节点。1902 年始建的建筑群保存完整,拱廊与浮雕间仿佛还能听见百年前的喧嚣。对岸古文化街的牌楼已在视野中,泥人张彩塑的色泽、杨柳青年画的线条在脑海中浮现,茶汤的甜香似乎顺着河风飘来,让市井烟火与历史记忆在此交融。跑过永乐桥时,“天津之眼” 的轮体缓缓转动,这座世界唯一的 “桥轮合一” 建筑,正以 360 度的视角收纳着城市的古今变迁。南开老城厢的鼓楼与文庙近在眼前,每一步落下,都似在叩响一段沉淀的岁月故事。

后半程的赛道则切换到 “未来模式”。36 公里处的天开高教科创园灯火通明,作为天津的科创新名片,这里两年间已孵化 3900 余家企业,中医药 AI 大模型等成果彰显着新质生产力的活力。跑过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的校门,学子们的呐喊声充满青春力量,与不远处天津图书馆的书香气息交织,构成城市的希望图景。最后几公里的水上公园堪称 “天然氧吧”,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的融合,为疲惫的跑者注入自然的能量。
当奥林匹克中心的 “水滴” 体育场出现在视野中,终点线的欢呼声已清晰可闻。回望赛道,友谊之花的现代美学、五大道的历史底蕴、海河的生态交响、天开园的科技活力,如珍珠般串联起天津的过去与现在。这场马拉松早已超越了体育赛事的意义:跑者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距离,更是城市更新中对历史的尊重;汗水浸润的不仅是赛道,更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灵魂。正如一位跑者所言:“冲过终点时,我带走的不仅是奖牌,更是一整座城市的记忆与温度。”

发表评论